一、开槽关键知识点:
墙槽开凿深度与宽度应大于1.5D,线管两侧及正面应留出10mm厚的水泥砂浆填补层。D为线管直径,通常使用4分(φ16)/6分(φ20)电线管,以φ16的电线管的单管开槽宽度应在35mm及以上,深度应在30mm左右;φ16的电线管的单槽宽度应为35mm左右、φ20的电线管的单槽宽度应为40mm左右。
除了进配电箱的集中区域,墙面通常开1-2根并排管的宽度,开3根并排管已经是上限了,并排管中间需要留出10mm及以上厚度的水泥砂浆填补层。
混凝土墙体的开槽,通常会遇到钢筋,开槽的深度可能比墙砖小一些,注意:钢筋不得切断、敲弯,外露的钢筋要及时保护;线盒遇到钢筋时也不要切除(钢筋外露进入盒体内,容易造成绝缘问题),而是找到可以固定整个线盒的地方。
开槽会造成周边基层松动,相邻较近槽体的中间部位更容易松动,这时要将松动部位用水泥砂浆修补。
二、强弱电关键知识点:
强弱电施工流程:进场放线-现场定位-定位确定-分配回路-确定走向-开电线槽-安装线盒-排设线管-穿线-接配电箱-回路标识-竣工图。
配线色标:三相电的相线(L)采用:红、绿、黄;零线(N)采用:淡蓝色;接地线(PE)必须用黄绿双色线。从右向左进桩:红-C相、绿-B相、黄-A相,进开关L接线桩,零线按各种品牌开关所标示的N接线桩进入。单相电时,相线通常采用红色色标。
接地(PE)或接零(PEN)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,不得串联连接,可挠性金属导管与金属柔性软管不能做接地或接零的接续导体。
镀锌管与PVC管的施工方法有差异,我们主要就PVC线管的做法进行展开。
确定开关与插座的标准标高线,标准标高线应以地面最终完成面为取值对象。插座底边应离地300mm,开关底边应离地1300mm。
建议厨房、卫生间的强弱电线管的走向,从顶面分设至墙面,避免从地面安装固定。
安装线盒时,先清除基体灰尘后浇水湿润,用1:3水泥砂浆填实固定,相邻盒体间距、高低应一致,固定应平整。同房间的线盒高低不得大于5mm,尺寸不同的面板并排安装时,应将底边保持同一高度。
必须提前确定面板之间的安装间距,是无缝安装还是留有间距,预留的间距应一致。
卫生间、湿区等区域需要安装防溅盒,这时需要加大面板间的间距。
强弱电线管安装工作开展应自上而下,先照明后插座。
安装电线管时,采用锁扣(杯梳)作为线管与线盒、线管与箱体之间连接固定件,并且各个接口必须涂胶固定。
线管安装走向,有横平竖直与最短距离走向两种,墙面必须横平竖直,顶面根据吊顶造型进行,地面可以按就近原则进行排管;不管走向如何,均应保证管道安装平直与有序。
电线管应直角转向,弯角直径应大于10D或两个135 °设置,金属线管应加大弯角直径。
强弱电线管的并行间距在最新国家标准中为500mm以上,强弱电线盒的间距150mm以上。
电线管的管卡固定间距应小于1000mm,线盒两侧及弯管转直后150mm左右作固定。家装施工,顶面与地面的线管固定通常可以按要求进行,墙面通常直接采用水泥砂浆固定,这与墙面砌块材质有关,可以不作强制要求。
很多地方在混凝土墙体上使用黄腊管作套管(混凝土开槽深度与易度的原因),也有一些施工队在新老线管结合时采用软管过渡连接,这些应该都需要提出整改。
目前的网络线通常为屏蔽线,可以不作屏蔽处理;未使用屏蔽线时则强弱电线管交叉处,采用锡箔纸包裹屏蔽,包裹长度应长于300mm,且在弱电线管上包裹。弱电线的两端需要做编号,编号应保留至安装。
线盒内需要预留一定长度电线用于安装接线,预留长度应为150mm左右;灯线采用软管(注意必须为阻燃管)连接时,则总长控制在1000mm,并预留300mm左右电线用于连接灯具。
厨房大功率电器较多,宜采用4mm2总线,并将烤箱及电磁炉灶具作单独回路。
不得相互拆借相零线,借零线可能会导致其它回路的零线带电而产生危险。
按摩浴缸的插座必须连接至开关控制。
金属浴缸、金属水管需要作等电位连接。按摩浴缸的金属支架、电机外壳必须可靠连接等电位,自带漏保不得弃用。
不同回路、不同相位、不同电压的导线不可以同管穿设。
目前家装电线管大部分都分色,但我们不可以要求施工方一定要提供分色线管。
盒内、箱内的导线导体不得外露,必须有绝缘保护层。
电线与电流、电线管等关系(以PVC管内导线作为承载电流的要求):
电线规格 要求
承载电流 对应断路器 PVC16管 PVC20管 PVC25管 PVC32管
BV-1.5mm2 A12 C-10 2-4根 2-4根 4-6根
BV-2.5mm2 A18 C-16 2-3根 2-4根 4-6根
BV-4mm2 A22 C-20 2-3根 2-4根 4-6根
BV-6mm2 A28 C-25 2-3根 4-5根
三、给排水关键知识点:
3.1 给水管:
厨、卫地面应避免排设给水管(电线管)。
别墅、复式住宅的进户水管,建议采用≥DN32规格的主管道。
吊顶内应采取明管布管、墙面采取开槽暗敷的方式。
给水管道应上热下冷、左热右冷。
建议于厨房橱柜内加装室内总阀,方便外出与维修控制。
布设排水管前,应在开槽部位先做防水处理,管道安装后需要做固定与管道保护,管口应采用管帽做封闭处理。
给水管施工流程:现场定位-确定走向-开槽-布管-固定-试压。
顶面明管时,冷热水管应间隔100mm以上,注意:标准的淋浴、浴缸龙头的冷热出水口中心距离为150mm。
冷热水管应单管单槽,不应同槽安装,同槽安装时应间隔30mm以上。
吊顶内与电线管不同平面交叉时,电线管在上方,给水管在下方通过。
管道安装应平直,水管同一平面交叉时使用专用过桥弯,各接头热熔连接处角度偏差不应大于2°。
橱柜、台盆柜后应采用加长的内丝接头。
给水管固定间距:
管径(mm) 20 25 32 40
最大间距
(m) 立管 0.9 1.0 1.1 1.3
水平管 冷水管 0.6 0.7 0.8 0.9
热水管 0.3 0.4 0.4 0.5
14. 接口两侧与端头的100-150mm处作固定。
15. 管卡与管道应配套。顶面有水电管交叉时采用吊卡固定,墙面采用管卡固定。
16. 顶内的循环热水明管要作保温处理,非循环热水明管是否保温需要客户确认。
17. 热水管的开槽深度应比冷水管深5mm左右,以确保水管水泥砂浆填充层的隔热性。
18. 留意座便器的坑距及进水方式,隐藏式水箱需要给水管直接连接水管进水口,避免软管连接,不方便检修。
19. 验收时必须各个点位认真检查,一检查冷热水管是否接反、二检查是否接错冷热水管。尤其是循环热水,必须一根一根检查。
20. 避免将座便器的进水管从淋浴房冷水管处再往下接,应是从顶部水管设置一个三通往下独立安装。
3.2 排水管
干区暗敷的DN50排水管道应具有2-5‰的坡度设置,湿区暗敷的DN50排水管道应具有5-10‰的坡度设置。
塑料明管DN110排污管道的坡度最小为6‰,标准坡度为12‰。
多管连接并管时,应使用Y型三通按顺水方向进行连接。
厨房的排水管道不得暗敷安装。
当雨污分流时,雨水管道不得与生活污水管道相连接。
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最大间距(单位:m)
管径(mm) 50 75 110 125 160
立 管 1.2 1.5 2.0 2.0 2.0
横 管 0.5 0.75 1.10 1.30 1.6
3.3 给水管试压
设计未注明,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.5倍,并不得小于0.6MPa。
标准方法:塑料管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小时,压力下降不得超过0.05MPa,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.15倍状态下稳压2小时,压力下降不得超过0.03MPa,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。
3.4 其它知识
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,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.5m,交叉时两管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.15m。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。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下面时,给水管应加套管,套管长度不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。